贵州最美县城之侗乡黎平
贵州黎平,雅名黎阳,素有“黔东咽喉,军事要塞”之称。“黎平山珍,芳名千里”这是古代文人对黎平古邑文化的赞叹。黎平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,山清水秀,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。黎平是八百里侗疆的腹地,是最典型的侗乡,是中国侗族文化中心,有着“侗都黎平”之美誉。
贵州最美县城之侗乡黎平
黎平是侗族女神“萨”诞生和取义成仁之地。
“萨岁”的全称为“萨玛天岁”,译成汉语就是“天仙大祖母”。在侗语里,“萨”是“祖母”的意思,“萨岁”即表示侗家人的伟大祖母。在侗家人的传说中,她是一位美丽而勇敢的女性。她的美丽,有如光芒四射的凤凰;她的勇敢,赛过舍身护仔的母狮。因为她的美丽,才孕育了侗族的温和与浪漫;也因为她的勇敢,才庇护了这个备尝艰辛的民族。
在侗乡,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专门祭祀萨岁的祭坛,侗家人称之为“萨坛”。在肇兴及其周边村寨,“萨坛”一般设在鼓楼的附近。萨坛其实就是用鹅卵石或石块砌成的高一米、直径三米的圆形土丘。“萨坛”是肇兴最神圣的地方,不到祭祀时间,不允许任何人随便进入。
“祭萨”是侗寨里最频繁的祭祀活动。不但建“萨坛”时要“祭萨”,逢年过节要“祭萨”,丰收要“祭萨”,整寨出行作客前要“祭萨”,举行娱乐活动要“祭萨”,有敌人来犯,全寨人武装出战也要“祭萨”。
除了祭祀侗家人共同祖母的“萨岁”之外,纪堂人每年还要祭他们祖上的七位女英雄,史称“纪堂七萨”。据说历史上曾有七位纪堂女子,为了保卫家乡,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受到了纪堂人民的世代尊崇和祭祀。
黎平旅游资源丰富。原汁原味的侗族原生态文化,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;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,名人典故、古建筑群、长征红色文化,底蕴深厚;以八舟河、太平山为代表的自然山水风光,景色迷人,秀丽多姿。
黎平不仅少数民族风情浓厚,自然风光、历史文化也浓厚。
位于黎平县城南的肇兴侗寨,为全国最大而又古老的侗寨,被称为“侗乡第一寨”。寨内有5座鼓楼、5座花桥、5座戏楼、3座萨坛、2条小溪横贯寨中,实为一大奇观,早已蜚声中外。
走进肇兴,你眼前呈现的会是一幅人类远古时期的生活画卷。远处山峦起伏,峰岭纵横,近处古树参天,茂林修竹层层环绕。5座鼓楼高耸,如“擎天柱”一样托起肇兴上空的这片蓝天。潋滟水光穿梭闪耀于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间,时而掠过彩虹卧波似的花桥,时而淌过轱轱辘辘的水碾,时而爬上吱吱呀呀的水车。
肇兴包括肇兴侗寨、己伦侗寨、纪堂侗寨、登江侗寨、厦格侗寨、堂安侗寨、上地坪侗寨、登杠侗寨以及萨岁山和马尾滩瀑布,称“八寨一山”。数百年来,肇兴人民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鼓楼文化、大歌文化、款约文化和“萨文化”。肇兴侗寨是全世界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。位于寨子东头山坡的肇兴中学是观景最佳位置,可以尽收肇兴的全景,体会其恢宏气势。寨内有5座气势雄伟的鼓楼恰如5朵荷花,分布在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个自然寨。
世界上最长最大的天生桥在何处?
《吉尼斯世界纪录》记载的是贵州省黎平县屯天生桥。高屯天生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东北的湾寨右侧处,这座由地下伏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历来为游客之游览胜地。高屯天生桥架在两山之间,跨度超过150米,桥身宽达98米,桥体高出水面30多米,而这竟是天设而非人力所为,的确不能不使人咂舌惊奇。对于这种“不假修筑之力”的天生桥,诗人龚自珍赞日:“人凿难施鬼斧穷,天心穿出地玲珑,两山壁立龟梁架,巧妙争传造化工。”
黎平高屯天生桥不仅宏伟壮观,而且环境幽美。桥下河流由福禄江、五里江、后坡江诸水汇成,逆水而上数里仍是喀斯地貌景观;往下一片潺潺流水,分两岔绕桥门的圆形山峦,至数十米处,又融为一体,依山傍水,逶迤北处,注入亮江。桥下河水澄澈清莹,桥四周都是奇峰峻石,河两岸森林荟萃,十分幽静。从桥孔内顺水下看呈现一幅天然妙绝的画卷,使人心旷神怡。若是一叶轻舟顺流而下,顾盼转首,便可将两岸山光水色尽收眼底。
黎平是一个亲山爱树的民族,一个属于水、属于月亮的民族,一个在女神“萨”佑护下与大自然和谐相生的民族,一个在鼓楼庇护下繁衍生息、在歌唱中生活的民族。千百年来他们用独特的歌谣,吟唱着优美和谐的文明、悠久的历史、苦难的历程,忧伤而又美丽的传说……
黎平一个群山延绵、森林密布的地方,一个以侗族人聚居为主、多民族和谐相处,侗族风情最浓郁的地方,一个神奇、美丽、宁静、安详而不被外人所熟知的地方,一个仍在操守着古老和现代文明并存、人类找回初恋的地方,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家园……
足动 www.ubxqerc.cn